全国两会回顾 | 聚焦农业现代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

发表时间:2024-03-12 17:47

图片

2024全国两会


随着全国两会的圆满落幕,一系列重要议题和决策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2024全国两会在农业现代化、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等的焦点热议问题。
农业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孔昌生委员就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及推进策略发表了深刻见解。他强调,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仅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度和质量,更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孔昌生委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通过科技支撑、产业链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农业资本等手段,加快农业领域的现代化进程。

图片

一是加快建立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保护机制,提升民族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推广先进的养殖模式,以及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发展。
二是各环节在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强化联接协同。他建议支持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入农业主产区,发挥“土特产”优势,并积极对标国际大公司,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三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筹功能,并探索完善“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的复合经营模式,以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四是完善国家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强化农业保护政策,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增强信贷资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海洋
向海图强,筑牢“蓝色粮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今年全国两会上,海洋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围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建设“蓝色粮仓”等积极建言献策。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图片
今年1月,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表示,海洋调查和监测能力是我国依法治理海洋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加大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办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案件,海洋公益诉讼司法影响力和认同度不断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海洋生态损害赔偿领域的标准建设工作,还难以满足司法诉讼和审判工作需求。由于缺乏统一的海洋生态损害鉴定、评估、修复、赔偿等标准,各地司法机关办理涉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公益诉讼案件中,出现案件裁判标准不一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诉讼、审判和执行的难度。
为此,印萍建议,加快制定统一的海洋生态损害鉴定、赔偿等标准,构建全国性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标准。同时,司法机关应加强案件办理指引、指导工作,提升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质效。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书记苏少洪建议,加强海洋塑料污染多元共治。他指出,我国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存在治理主体相对单一、系统性治理能力不足、政策落实不够等问题。为此,要强化政府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机制体制创新中的领导力,推动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形成合力。苏少洪建议,出台激励塑料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发展塑料垃圾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形成贯穿生产、流通、消费、回收、末端处置全链条海洋塑料污染源头治理长效机制,加强沿海农村、渔港等塑料易泄露入海重点区域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加强运维管理。
“企业是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主体,应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及早实现绿色转型。”苏少洪建议,引导和培育更多专业的海洋保护社会组织,创新公众参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形式,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逐步实现塑料污染社会共治。
力促海洋科技创新

图片
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作为海洋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从‘奋斗者’号极限深潜中总结经验,攀登深海科技高峰,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为人类了解、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聪表示。

图片

叶聪长期从事深海科技创新工作,是“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当前,深海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不足,基础的原理、方法、手段还没有实现质的突破,传感、通导、组网方面也缺乏颠覆性创新,停留在传统的动力、制造等方面。”叶聪提出,除了继续加强精细数据采集,更要加强数据融合,强力推进自主勘探软硬件研发。
叶聪表示,其团队将在谱系化和体系化两个方向继续攻关,构建从空天到水面、从水下直至海底的立体探测作业和开发装备体系,进而提升对海洋的感知能力。“简单地讲,就是要告别单打独斗,形成集群组网能力,推动更多数量、更多类型的装备立体应用于水面—水中—海底勘探开发,利用声学、光学等手段提升对深海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是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工程建设的参与者。今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推动海洋气象关键数据收集提升台风和气候预测能力的建议。

图片

“目前,全世界基本依靠卫星遥感获取海水表面温度数据,但海水表面温度并不是实际的海水表层温度,容易导致基础数据不准确。”雷亚飞建议,相关部门在各作业区选取海上生产平台安装海水表层温度和海流测量装置,并将这些数据集中输入平台中控系统,与平台原有的气象数据汇总,通过卫星实时传输至气象部门,帮助其及时获取海上重要气象数据,特别是海水表层实际温度情况,从而丰富气象资源数据,提升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抲鱼人渔业专业合作社党总支书记夏永祥说:“渔业是我国传统产业、民生产业,渔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以传统海洋捕捞领域为例,要实现渔业领域‘机器换人’‘减人增效’,就要紧紧围绕智能化生产、自动化操作的目标,加大渔船科技改造。”
夏永祥建议,加快渔船科技改造,建立专业研发队伍,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资金补助、技术支撑、设备推广等方面保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同时,打通跨省跨属地之间的数据壁垒,加强设备信息共享。
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图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海洋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岛市市长赵豪志说,“下一步,我们将瞄准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造、深远海养殖等领域,形成更加高效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配置体系,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蓝色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建议,组建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国家队”,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推动海洋氢能发展。加快出台海洋氢能发展总体实施方案,聚焦海洋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确立海洋氢能产业发展定位、技术和产业发展路径,健全海洋氢能配套制度建设。在有条件地区选取海上风电制氢、海上输运氢、海上加氢等海洋氢能典型场景稳步开展试点示范,并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和考核机制,确保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实效,推动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氢能示范工程落地。

图片

“近年来,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海上油气能源行业运营模式。”为推动海洋产业智能化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总裁阎洪涛建议,联合建设海洋融合通信网。
“海陆光纤传输是支撑传统海上油气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重要通信基础。但在深远海,海陆通信主要通过卫星、散射、微波等无线传输技术,带宽低、速度慢,成为制约海洋油气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阎洪涛认为,中国海域建有丰富的国际、国内海底光纤传输网,海上生产设施在一定条件下可依托其光纤资源,或联合建设,形成海洋通信网,能够将海洋网络资源利用最大化并极大降低投资成本。
加快建设“蓝色粮仓”

图片
近年来,我国将海洋作为支撑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发展空间,在海水养殖、远洋捕捞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在建好“蓝色粮仓”、实现“藏粮于海”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提出了关于加快“蓝色粮仓”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优化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健全体制机制、稳固要素保障。

图片

民进中央建议,坚持生产和生态相协调,持续优化由岸向外的立体海洋空间资源规划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渔业全产业链,加强陆海统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将“蓝色粮仓”建设纳入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范畴,加快近岸传统渔排升级改造,拓展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等离岸空间,提高我国海产品综合保障能力,并减轻近岸生态压力。规划近海生态保护区,实施禁渔、禁养等管控措施,并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移植海藻场、增殖放流等方式,加强近海生态生物资源养护。支持海洋碳汇基础研究,探索完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海洋灾害机理和早期预警研究,健全立体化监测体系,夯实海洋水文基础,不断提高预警精度。强化防灾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海岸带、沿海地区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健全风险预警、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体制机制,提升涉海险情协同治理水平。健全海洋巨灾保险制度,将“蓝色粮仓”保险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风险分摊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十分关注海洋牧场建设。他认为,产业化是我国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强化市场运作,丰富产业融合模式,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加大对海洋实验室和海洋大学重点研究平台的建设,提升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图片


预制菜
加快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餐饮消费模式的不断演变,预制菜正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角色。
预制菜以其简洁快速的烹饪方式,为人们省去了繁琐的备菜过程,只需简单加热即可让人们品尝到各种美味的佳肴。由于其便捷性和高效性,预制菜在大众特别是年轻人中逐渐普及,并已成为他们日常餐饮的选择。这种趋势预示着预制菜将在未来继续占据重要地位,并可能成为餐饮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片

建议应建立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保障机制

图片

很多人到店堂食,其实吃的是预制菜,但消费者往往被“蒙在鼓里”。不少消费者认为,商家使用预制菜未经提前告知,侵犯其知情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关注到,当前,预制菜行业存在欠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标准体系尚待完善,预制菜产业链长,集中度低,欠缺溯源体系记录产品信息,以及预制菜标识标签信息不全等问题。
因此,皮剑龙建议:应建立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保障机制。“加快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皮剑龙建议,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牵头,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引导头部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加快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且明确预制菜定义、原料条件、生产加工、防腐剂添加、储存运输等关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为预制菜溯源管理、使用告知、标识信息、维权处理提供遵循。
与此同时,也要健全预制菜行业溯源管理体系,建立多方共治的溯源监督制度。此外,还要明确规定商家告知方式与告知内容。皮剑龙指出,商家告知方式应完整,商家可通过店内公告菜单等载体主动告知消费者;当消费者询问时,服务员也应予以告知。预制菜标签信息也需要保证完整性和准确性。皮剑龙谈到,要重视过敏原和添加剂的声明,预制菜中可能含有多种添加剂和潜在过敏原,因此需要在标签上清晰地标示出来,以便消费者提前做好准备,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皮剑龙还建议,加强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的监督检查,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
建议为预制菜入校加把“锁”

图片
目前,预制菜产品大规模涌入市场,甚至进入学校。这是拥有“零食女王”之称的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今年格外关注的话题。
郁瑞芬说,此前,上海市政协开展了相关调研活动。委员们认为,预制菜市场在高增长的同时,行业标准并不完善,整体上还不够成熟。大趋势发展的情况下,建议预制菜产品只可以进入消费者有主动选择权的商品市场,而不得进入让消费者被动选择的市场,如学校食堂、职工食堂、养老院等。

“是堵还是疏,可能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内,跟踪调研。但是,‘食’是民生大事,嘴巴是等不得的。”为此,郁瑞芬提出,为预制菜进入校园加把“锁”——推动幼儿园、小学建立系统的食育课程体系。

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到: